中药归经、升降理论
发布时间:
文章来源:www.iduyao.cn 采编人员:
天宇3
大家好,上次课我们讨论了药物的性味理论, 知道药物的四气不是指药物的香、臭、腥、臊这四种气味,而是指药物的 温热寒凉四种偏性,那么五味也不一定完全等同于药物的滋味, 那么而且知道药物的四气五味和药物的功能它是密切相关的, 这次课我们将详细讨论中药的升降沉浮理论。 大家能否想一下那么什么是中药的归经,什么是中药的升降理论呢? >> 中药的归经是否与老师所讲的脏腑经络里的经络有关系呢? >> 难道中药还有升降的功能吗? >> 是的,中药具有针对某些经络脏腑的选择性, 某些中药还能够对人体的生理、病理的升降功能会产生影响。 所以药物的归经指的是药物对人体的某些的脏腑经络的作用 明显,而对其他的作用较小,或者是没有。 >> 那么感冒、咳嗽的时候,常常会服用川贝枇杷糖浆, 常常会有效果的,那么川贝和枇杷是否归于肺经。>> 这个想法呢符合 中药的这种归经理论,这个中成药它有川贝母和枇杷叶, 那么这里面强调下不是枇杷的果实是指叶子, 那么它们的主要功效分别是清热化痰、润肺止咳和 润肺化痰止咳,那么善使于肺功能失常的一些咳嗽。 所以这两味中药它首先是归肺经的。 >> 生姜它有和胃止呕的功效,就是说生姜可以归到胃经吗? >> 是的,那么类似的龙胆草归这个胆经, 治疗胆道疾病的,那么藿香归脾胃二经,能够治疗脾胃病症。 所以药物的归经理论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, 所以治疗疾病为依据的这样一个来确定的。 >> 既然中药归经最终都与某一脏腑有关,不是直接用归脏腑,而用归经来定义呢? >>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,经络和脏腑虽然有 密切的联系,但又各成系统,所以 在辩证里面它有经络辩证和脏腑辩证的 不同,造成了某些药物的归经的含义它是不一样的。 例如,羌活和泽泻这两个药都归膀胱经, 但含义是不一样的。羌活它可以治疗外感风寒所致的头、身疼痛, 那么机体的关节酸楚等等,是以经络辩证 来思考的,所以它是归足太阳膀胱经为主; 那么而泽泻呢是指利水渗湿, 它则是以脏腑辩证来理解的,所以它是归膀胱之腑。 那么不像羌活它是归的膀胱的,这种足太阳膀胱经。 所以要正确区分这样一些不同的点的话,需要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。 >> 在五行的腑表中,五味也与脏腑相对应的,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中药的五味与归经也有关系?>> 这是个很好的 问题,那么的确存在这种相关性。一般认为味酸入肝,味苦入心, 味辛入肺,味甘能入脾,味咸能入肾。 那举个例子来说,比如芍药它是入肝经的,所以芍药 它是味酸的,实际上我们尝起来它味道也确实是酸的,喝这个药时候。 >> 是不是每一味中药只能归一个脏腑经络呢? >> 这到不一定,有些中药常常不只归一个脏腑经络,比如说刚才讲了枇杷叶, 那我们刚才讲了它是归肺经,那实际上除了归肺经以外,它还能够归胃经, 为什么呢?因为它还有和胃、降逆止呕的这样功效,所以对这样一些病人的时候它也有效。 >> 中药的归经是否与现代药物学所说的靶向药物的原理是一致的呢?>>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。 那么 1906 年 Enrilich 他首先提出来靶向给药的概念,并将药物的选择性分布于病变部位 以降低其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,并使病变部位组织的药物浓度增大,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。 那么这一概念引发了现代药物学分支,靶向药物的研究, 目前主要是主动靶向研究比较热,比如说 通过特定的酶等化学分子,将药物输送到靶部位。 而与中药的归经类似,但不完全一致,中药的归经是指针对 成分复杂的中药而言,而现代靶向药物它是针对明确的某个 化合物而言,因此中药归经的问题还需要有更多的科学研究 和利用。>> 中药的升降沉浮理论是什么? >> 中药的升降沉浮指的是药物作用于人体的不同趋势, 升就是上升,降就是下降,浮就是发散的意思,而沉则是收敛固藏 和泻利二便,它具有向内和向下的这样一个趋势。 >> 这些如何与中药的功效 相关?>> 只有与中药的功效相关它才有价值,一般来说 具有升、浮的性能的中药,它具有升阳发表,祛风散寒,涌吐, 开窍等功效;对于沉降性能的中药呢,多具有泻下,清热,利水渗湿, 重镇安神,消导积滞,降逆止呕,止咳平喘等等功效。 >> 是否意味着疾病它的发作是有不同的 方向,然后就是中药可以通过它的相反的方向来治疗疾病呢? >> 是的,中医认为气机的升降出入是生命活动 基础,否则的话那可能就是属于病态, 当气机升降,出入发生障碍的时候,机体 就产生了不同的一种疾病状态,那么 产生了一些不同的表现为症状表现为不同的趋势,比如说 向上的有呕吐、咳嗽等症状,而向下的就是有泄泻啊, 脱肛等症状,向外呢比如说有自汗、盗汗,就是发汗的症状,向内 就出现的表证不解,那么能够改善或消除这些病症的药物, 它又分别具有降、升、沉、浮的特性,它是跟症状相反。 >> 能举几个常用的中药的例子呢?>> 好的,比如说生姜、薄荷、 大黄、升麻四味中药,大家可不可以讨论一下看看怎么样 来判断这四味中药的它的升降沉浮的一个 药性?>> 生姜就是有人恶心、呕吐的时候常常用这个, 可以 iii ,然后可以起到止呕的作用,那么 就可以说明生姜它具有下降,降的作用。 >> 薄荷,薄荷它有疏风散热的功效, 用于那个风热感冒引起的咽喉肿痛啊,或者是 iii 头痛等, 所以它应该有浮的功效。>> 分析的都非常好。 那生姜首先是味良好的止呕药,有止呕的作用,它有 “呕家圣药”的美称,因此降的作用比较明显, 但除了温胃散寒,和中降逆止呕外,它其实还有发汗解表的作用, 那么这时候它具有一定的浮的性质,不过比较而言呢, 这种发汗解表作用比较弱,它常常要跟其他药物配合使用。 所以,因此你要判断这个药物的升降沉浮,你要看看它对于哪种病症。 那么相反呢我们再看另外一味叫瓜蒂的这样 药物,它跟生姜就是正好相反,它是具有“涌吐”, 然后“涌吐痰食”的作用,所以具有升的功能。 那刚才大家也讲了升麻,具有升阳举陷的作用,所以它可以治疗脾虚下陷, 那么这个具有升的性能。而大黄具有“泻下攻积,清热泻火”的功效,所以 常常用于大便秘结,还有胃肠积滞的治疗,因而具有沉的作用,性能。 那么设想一下,如果某个病人他因为久泻脱肛, 那么如果这时候给病人使用大黄的话,那么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? >> 应该会导致严重的 iii,加重脱肛的症状。 非常严重的恐怕会出现 iii 。>> 的确如此,那么所以 了解药物的升降沉浮是十分重要的,那么值得注意的是 中药在如何利用和抑制中药的这些性能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, 在实际应用中,发展了诸如炮制药物的配伍等方法, 起到一个趋利避害的这样效果,使中药的应用大大扩展。那比如说炮制方法, 那么用复药炮制的话,那可以增强药性,比如说酒炒, 它能够使药物的升的作用它会增强。姜炒则散, 醋炒则收敛,盐水炒则下行。 所以有时候比如说半夏这个药,它 用生姜汁炮制后成为姜半夏,它止呕作用就会增强。 那么当然除了这种炮制方法,也可以在复方中将两个药物进行配伍使用,比如说小半夏汤里, 就用到这种生姜和半夏这种配伍它就起到一个治疗胃寒, 呕吐的这样治疗效果。那总之呢,中药的归经,或归经和 升降沉浮的药性对于掌握中药的作用特点,合理使用 都很重要。本次课的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, 下次课我们将讨论药物的毒性理论。
友情提示:
信息收集于互联网,如果您发现错误或造成侵权,请及时通知本站更正或删除,具体联系方式见页面底部联系我们,谢谢。
364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