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行的概念和演化
发布时间:
文章来源:www.iduyao.cn 采编人员:
天宇3
大家好。在上一节里面我们用四个话题来讨论了阴阳思想, 那么从本次课开始,我们将用四个话题来讨论五行学说的一些。 首先,我们来讨论第一个话题,五行的概念和演化。 五行,起源于殷商时代的五方观念。 在甲骨文的卜辞里面,它是有记载的。 所以殷人,把这个商朝的领域称为“中商”, 而与“东土、南土、西土、北土”并列。 所以,用五方来概括整个空间的方位。 那么继五方说之后呢,又出现了五材说。 到春秋时期的子罕曾经说过:“天生五材,民并用之,废一不可。” 那么这五材又指的是什么呢?五材指的是“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”五种物质材料。 那么这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。 那么它试图把一切有形的物体最终归纳为五大类, 并肯定世界的物质性。 《尚书》就提到:“水火者,百姓之所食也; 金木者,百姓之所兴也。土者, 万物之所滋生也。是为人用”。那么这些就强调了这五材, 跟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。 那怎么来理解呢,当然我们现在知道水是生命之源, 人体大约70%是由水构成的。 而水也既是人体的生理生化反应必需的物质, 又是人体废物排泄的重要载体。 所以水,当然是非常重要,对生命是至关重要的。 那“燧人氏钻木取火”彻底改变了人的饮食方式, 从此过上了与野生动物完全不同的这种生活, 对食物养分的利用也就更加合理, 得以健康繁衍、生生不息。而有巢氏运用金石、木材 建造房屋,改变了人类穴居的历史, 从此,居住环境得到改善,所以, 木材当然对人类生活也是非常重要的, 那么这种情况下是降低了恶劣环境对健康的损害。 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,人类进入了农耕社会, 得以运用土地耕种作物, 从此粮食有了保障,千百年来,土地仍然是人类生存的根本。 所以,由此不难理解先人对五种物质材料的重视。 但,中国的先人并没有止步于此,而是进一步提炼升华这五种物质的属性, 试图将自然界其他事物现象, 按照这种属性来进行分类、关联。《尚书 洪范》就提到: “五行:一曰水,二曰火,三曰木, 四曰金、五曰土”。进一步提出来:“水曰润下,火曰炎上, 木曰曲直,金曰从革, 土爰稼穑。”那么,“润下作咸,炎上作苦, 曲直作酸,从革作辛,稼穑作甘。” 所以进一步提炼出了这种水、火、木、土、金这五材, 它的特性。那么,并跟五味 进行相关联,这是一种尝试。 那如何理解这种关联性呢?我们首先看看木。 木曰曲直,是指树木的生长是能曲能直, 引申为能伸能曲,舒展升发等等性质和现象,都属木的特性。 所谓“曲直”,是以树干曲曲直直地向上、向外延伸舒展的 生发姿态,来形容 具有生长、升发、条达舒畅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及 现象。凡有此类特性的,那么都可以归为木。 那么“炎上”是火的特性。那么“火曰炎上”是指 温热、升腾、明亮等特性或现象的属火的特性。 所谓“炎上”指的是火具有温热、向上的这种特性。 因而引申为凡具有温热、升腾、 昌茂繁盛作用和特性的这样一些事物和 现象,均属于火。 “稼穑”,那么我们说土地是播种收获: 受纳、承载、生化等特性,这样一些现象属土的特性。 这里面“稼”指的是田,“穑”指的是收获, 那么稼穑,它是指土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。 从而引申为凡具有生化、承载、 受纳作用或特性的这样一些事物和现象, 均归属于土。所以古人对“土”特别重视,有“土载四行”, “万物土中生,万物土中灭”, “土为万物之母”等说法。那么接下来我们看看从革的属性。 从革有变革、肃杀之意。 引申为凡具有肃杀、 潜降、收敛、清洁等作用和特性的事物及现象, 均归属于金。“润下”,那么水曰润下, 是具有滋润、向下、寒凉、 闭藏等性质或现象的属水的特性。 “润下”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, 引申为凡具有寒凉、滋润、向下、 禁藏等特性或作用的事物及现象, 均归属于水。那么通过朴素的现象,从哲学的高度,对五类物体 的特性进行了抽象的概括,并以此推演, 认为其他的一些复杂的事物内部, 均可按上述特点,分成五个方面。 那在《国语 郑语》就提到:“故先王以土与金、 木、水、火杂,以成百物”。 那么世间万物都是由这五种 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。 至此,五行思想已经超越了古人最初 维持生命依靠的五种基本物质的这样一种认识, 是“基于五行而又高于五行”,成为人们观察自然,了解社会的一种思维方式。 按照《尚书》的归类、推演方法所总结出的这种自然现象, 和人体各功能单位与五行对应关系, 如表所示。那么,具体的怎么样来 理解这个表格里面所承载的内容, 我们将下次课进行讨论。本次课的内容我们就谈到这。
友情提示:
信息收集于互联网,如果您发现错误或造成侵权,请及时通知本站更正或删除,具体联系方式见页面底部联系我们,谢谢。
389阅读